12月1日上午,“文化记忆:百年珍藏教科书展”在我校中山北路校区图书馆二楼开幕🙅🏻。本次展览由我校博物馆、我校教育高等研究院及首都师范大学教科书博物馆(筹)共同举办。我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方金奇🌟,博物馆顾问龚若栋教授,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科书研究中心主任石鸥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丁钢教授主持。
丁钢教授主持开幕式
宣传部副部长方金奇首先致辞。他代表学校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代表党委宣传部,向百年珍藏教科书展的开幕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说👩🎤,从2012年学校成立文化建设委员会以来,一共批准设立了共263个文化建设项目📍,而以教材、教科书为主题的项目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一个国家使用什么样的教材来进行教学,实际上也体现了一个国家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通过今天的展览🕺🏼,我们能从中体会教科书历史变迁的背后百年中国的发展历程,这也能更加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此外,此次展览也可以推动我们的教材研究👴🏿,让我们吸取经验,启发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编写好具有中国价值、中国立场和中国智慧的优秀的教材,帮助我们去探求这些变迁背后的原因⛸,评判其中的得失和优劣。
宣传部副部长方金奇致辞
校博物馆顾问、国内资深的历史学家龚若栋教授代表学校博物馆对展览表示祝贺。他向在场的各位师生介绍了学校目前拥有的博物馆群🦪,并表示此次百年教科书展作为学校博物馆的系列活动展览活动之一,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师生和社会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了贡献。龚教授感谢石鸥教授提供了精彩的展品👩🏼🦰,为师生开了眼界,同时也为正在筹备中的教育系列博物馆建设打开了思路,为今后的博物馆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龚若栋教授代表学校博物馆对展览表示祝贺
国内教育学界著名的教科书研究专家和收藏家石鸥教授也发表了致辞📦。他首先感谢华东师大👱🏽,感谢丁钢教授促成了此次展览🏋️,让一部分他们珍藏的教科书和老课本回到了出生地🆓❕,因为上海是中国近代教育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教科书的故乡👩🏽🔬。在他看来🔄,小课本里有大启蒙和大学问。教科书是百年中国的缩影🕷,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它使我们了解前辈们当年在教什么学什么🧖♀️,这些教材在某种意义上是前辈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精神食粮🚶♀️。目前首都师范大学的教科书研究在华人圈已经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当两岸四地、日本、新加坡的学者都来这里寻找教科书研究轨迹的时候🧚🏽♀️,就是文化自信和教育国际化的体现,学术研究不仅仅是引进来,我们也要走出去。
石鸥教授发表致辞
丁钢教授最后总结道,从教科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成长的历史🫱🏻,也可以通过教科书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带来更多的启示🔝。教科书的发展历程有一些艰难困苦,但也有光明和奋进🏐。希望通过此次教科书展的成功举办,在大家的支持下🧑🏿💼💇🏼♂️,正能量的因素得到充分的发扬。
本次展示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编与官编教科书,边区教科书,“苏化”的教科书,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编写的教科书,以及乡土教科书、女子教科书🕧、少数民族教科书等,以反映不同时期的文化转型🥧、学术变迁、民族文化、社会阶层文化、地域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和同辈群体文化😄。作为全国范围内百年中国珍藏教科书的展示与论坛活动✹,力图彰显教科书文化的精神内涵。
百年教科书展现场
展区以配合展览主题的图文海报21张(以历史分辑)、教科书插图12幅、影像展播(教科书纪录片🤸🏿♀️、宣传片展播)、实物展柜组成(其中展出了首都师范大学教科书博物馆藏百年中国教科书;天美图书馆藏民国时期本校教师参与编撰的教科书👨🏻🦳、天美教育高等研究院藏改革开放后本校教师参与编撰各级各类教科书、上海自编教科书杂项系列等200多本)。
12月1日下午2时,作为此次展览的重要活动之一,《教科书:教育文化的语境及其变迁》主题沙龙在天美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沙龙由天美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教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教科书研究中心主人石鸥教授主讲。石教授从这些不同时期的课本出发🎶,探讨了鉴别教科书的标准,回溯了中国近代教科书产生的历史与发展的历程🕺🏽,提出了一些教科书研究中可供大家思考的问题🧚♀️。沙龙引领我们去窥见时代的启蒙和体味百年教育演进与变革,揭示教科书与社会文化互动史实背后的文化价值,以及形塑国民理想及参与国家改造的功能。
丁钢教授(右1)主持《教科书:教育文化的语境及其变迁》主题沙龙
主题沙龙主讲人石鸥教授作专题讲座
除了百年教科书的展示和主题沙龙🤦🏿,此次展览还开放了特别为此次活动设计的珍藏藏书票自制活动👔。观展的师生和市民能够在宣纸油墨的印染和雕刻版画的拓印中体会一份匠人之心,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式地理解不同时期教科书的时代风貌。
珍藏藏书票自制活动
盛昌旦先生现场捐赠珍贵材料
展览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盛昌旦先生特地赶来现场捐赠了他父亲盛幼宣在抗战期间为救亡图存🧟、教育后代所编写的教材。中新网发表了题为“中国百年珍藏教科书上海公开展出讲述教育演进与启蒙”的报道,《新民晚报》《文汇报》等媒体刊登了“华东师大展出200多本中国珍藏教科书首次展出的苏区教科书蕴藏红色基因”“翻开这些百年教科书👨🏻🌾,你触摸的不是泛黄的纸张,而是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等专题报道🍪。
图|戴琪🎅🏿、教育高等研究院 文|胡乐野 来源|教育高等研究院 编辑|王晓荣 编审|吕安琪